澳大利亚不仅是全球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其面积加起来也高达769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热门国家之一。
然而这样一片面积相当于中国的五分之四的“土地”,却仅容得下2600万的人口。
这2600万的人口中,大多数还集中在了澳大利亚的东海岸地区。
那么如此一片广袤的内陆大地,这2600万人都跑到哪去了呢?
尽管澳大利亚不缺土地也不缺资源,但是这些土地空空荡荡没有人居住,资源也不会有人开采,难免让人感到有些可惜。
那么澳大利亚这个“广袤无垠”的国家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地广人稀,内陆荒芜。我国被称作“地大物博”,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众多的山川河流。
但在面积上却不敌澳大利亚,这是怎样的一种说法?
澳大利亚的总面积为769万平方公里,排行世界第六,相比之下中国只有960万平方公里,排行世界第三。
然而中国的总人口高达14亿多,澳大利亚的总人口却只有2600万。
这也导致了中国的人口密度高达144人每平方公里,而澳大利亚只有3.4人每平方公里。
中国有着14亿的人口,然而也仅仅只是将东南沿海这条岸线修建了许多大城市来供人们居住。
而沿海这片地区的面积不过是澳大利亚总面积的五分之一,这也就导致了中国的城市面临着人满为患的状况,而澳大利亚的城市却有着“极低的人口密度”,显得空空荡荡。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这片辽阔的土地令人羡慕,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的人口密度也并不是一件坏事,富饶的土地自然富饶的人口,也可以算得上宾至如归了。
相较于我国的东南沿海这片“人满为患”的地带,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这片地区人口密集,在这片地区的四大城市中,悉尼人口近500万,墨尔本人口约500万,布里斯班人口约300万,堪培拉人口约40万。
这四个城市总人口超过1000万,这样看来,竟然有将近40%的人口集中在了这四个城市之中。
这就是澳大利亚人口的现状,人口像是水流似的向东南沿海这片地区汇聚,至于西部和北部,这些地区几乎是没有人烟的,东北部更是没有一个人居住,几乎空空荡荡。
然而就是这片空空荡荡的土地上,却又有着大约1500万澳大利亚人“寄居”在此。
但这些人并不是像东南地区一样在城里居住,而是分散在偏远的乡村小镇中。
这些乡村小镇大多是以前人口较多的矿产资源开采地,由于矿产资源被开采殆尽,人们便陆续搬离乡村小镇,前往城市中寻求更好的发展。
这种现象在澳大利亚被称为“人口回流”,一旦矿产资源消耗完毕,当地的经济便会停滞下来,最终造成当地人口的分散和迁移。
这也使得现在内陆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人口稀少,是一片较为荒芜的土地。
反观东南沿海这片地区,正是得益于南太平洋流淌而过的凉爽海风,才有了舒适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适合发展农业。
所以东南沿海这片区域人口密集,主要是由于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原因,对于内陆地区少有人烟也是情有可原的。
最主要的是这片内陆地区大部分是荒漠地带,一年中年降雨不足200mm,导致这片土地无法耕种。
同时在这片内陆地区缺少河流,进一步造成了干旱少雨的环境。
依赖矿产资源出口。然而如此荒芜的土地,难道就说不出一个原因吗?
澳大利亚的地理条件和历史背景同样在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从澳大利亚的版图上来看,澳大利亚本身就是一个大陆,周边被海水包围。
然而我们要是拿澳大利亚和欧亚大陆上的国家进行对比的话,就会发现澳大利亚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孤岛”。
以其可供人类居住的沼泽地和干旱草原为边界,将东部和南部海域隔离开来,正是由于这片广袤的海洋使得此地成就了自然选择,也保留了大量本土物种。
这种曾经广袤的森林覆盖了今天澳大利亚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随着人类的不断开发,澳大利亚现在仅剩下7%的森林覆盖率。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虽然澳大利亚的暴涨确实有众多的可耕种土地,但是却并没有足够的森林、河流等自然环境供其耕种。
其次,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夏季温暖干燥,冬季凉爽潮湿。
同时,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横跨了南半球的整个东西延伸区。
从这个位置上来看,能够带来丰富的季风,同时这也使得这一地区的降水量更为丰富。
但不幸的是,这片大陆的中部位置正好处于东南信风和西风腰带的交替地带。
这也导致中部大部分为沙漠,很难有树木生长。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地方会极少有落叶树或者常绿树生长的原因。
可想而知,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生命势必会受到很大的挑战,这也是这片大陆上人烟稀少的原因之一。
尽管澳大利亚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这些矿产资源却大多分布在内陆深处的沙漠地带,由于缺乏基础设施和必要的交通工具,所以这些矿产资源也被当地人所淡忘。
再者就是在殖民时期,由于当时人们的生活条件较为简陋,所以只有大规模的矿产资源才能解决人们的生存危机。
这也就使得人们更加倾向于将重心放置在矿产资源的开采上。
因为在物质匮乏的时期,就算是农作物再好,也难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与其在农田上努力种植,不如直接从地底下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来。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当时的人们势必会选择更加赚钱的矿产资源来开采,这也使得农业始终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躺平的澳大利亚人。尽管今天的澳大利亚人开采矿产资源的技术已经十分先进,但也仅限于此,澳大利亚并没有和这些资源进行深加工,带来更有价值的产品,这也就导致了这一地区常年人烟稀少。
因为没有其他经济条件,所以如今人们也并不会主动选择到这一地区进行居住。
另一原因就是由于内陆地区的气候问题。
因为缺少森林的覆盖,缺少河流的流淌,导致天气极为炎热。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躬在家中避暑,寒冷的冬天也会下雪,造成当地道路结冰,交通极为不便。
所以这些综合的因素使得内陆地区始终处于未开发的阶段。
尽管澳大利亚的城镇化率达到了86%,但是95%的土地都是无人居住的。
就算是人们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乡村小镇,也只不过是因为人们的迁移而留下来的。
如今内陆地区还有农业耕地面积超47万平方公里,时不时地会有一些居民搬到这里进行生活。
但大多都是只靠天吃饭,也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此外还有一些在沙漠中养骆驼的人,正如澳大利亚的动物园——“西澳大利亚动物园”中的园长所说:“他每天都会在沙漠中看到成群的羊群,因为他们没有人放羊,也没有人看管,只有骆驼在拉车,牵着骆驼的人生活着。
但是他们也并不在乎,过着也并不是很富裕,只求一日三餐,人生的快乐也与此无关。”
所以这就导致他们也不会去开发高新产业,他们认为这种开发也没什么意义。
无论是高科技产品,还是高科技工艺品等,都不会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太大的改变。
因为对于人们来说,他们已经放弃了对物质的追求,过上了“躺平”的生存状态,这种状态也让人十分羡慕。
结语所以说,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人少也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也有一些必然条件存在。
尽管在地理位置上,南半球的中部大部分是沙漠,鲜有生命存在,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还是人类本身。
因为人类本身就不是在沙漠地区生存的动物,所以也就没有选择在这一地区生存下来的选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