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版澳门币 10 圆钞券正中至右方以妈阁庙为主要图案,并印上其中葡文名称,右下方为以阿拉伯数字标明的面额及“澳门币拾圆”的中文字样,主色调为棕红色及深橙色。
背面主图案为「澳门中国银行大厦」前广场的雕塑建筑群,背景为友谊大桥图案,右下方为“澳门币拾圆”的中葡文字样。右下方为“澳门币拾圆”的中葡文字样。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成立于 1950 年 6 月 21 日,前身为“澳门南通银行”,迄今已有五十年的历史。友谊大桥是澳门第二条连接澳门半岛和凼仔的跨海大桥。
2008 年版澳门币 20 圆钞券,正中至右方以「大三巴牌坊」为主要图案,并印上其中葡文名称,右下方为以阿拉伯数字标明的面额及“澳门币贰拾圆”的中文字样,主色调为蓝紫色。大三巴牌坊,其正式名称为圣保罗大教堂遗址,一般称为大三巴或牌坊,是澳门天主之母教堂(圣保禄教堂)正面前壁的遗址。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同时也为「澳门八景」之一。2005 年与澳门历史城区的其他文物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背面主图案为「澳门中国银行大厦」前广场的雕塑建筑群,背景为莲花大桥图案,右下方为“澳门币贰拾圆”的中葡文字样。莲花大桥,为第一条连接澳门和珠海横琴的跨境大桥。
2008 年版澳门币 50 圆钞券,正中至右方以「岗顶剧院」为主要图案并印上其中葡文名称,右下方为以阿拉伯数字标明的面额及“澳门币伍拾圆”的中文字样。主色调为深啡色。岗顶剧院原称伯多禄五世剧院,1860年由土生葡人集资兴建,以纪念葡萄牙国王伯多禄五世。
背面主图案为「澳门中国银行大厦」前广场的雕塑建筑群,背景为嘉乐庇总督大桥图案,右下方为“澳门币伍拾圆”的中葡文字样。嘉乐庇总督大桥是澳门第一条连接澳门半岛和氹仔的跨海大桥,也是当时葡萄牙“十大建设工程”之一。
2008 年版澳门币 100 圆钞券正中至右方以「东望洋灯塔」为主要图案并印上其中葡文名称,右下方为以阿拉伯数字标明的面额及“澳门币壹佰圆”的中文字样。主色调为深蓝色。东望洋山是澳门最高的山,海拔 90 多公尺,由于漫山遍植松树,又称松山。堡垒约建于 1637 年,山巅有一间教堂和一座灯塔,建于 1865 年,它是远东历史上最古老的灯塔。
背面主图案为「澳门中国银行大厦」前广场的雕塑建筑群,背景为西湾大桥图案,右下方为“澳门币壹佰圆”的中葡文字样。西湾大桥是澳门第三条连接澳门半岛和氹仔之间的跨海斜拉桥,是全球首座预应力混凝土双层主梁斜拉桥、全球最大跨度的双层混凝土桥梁。
2008 年版澳门币 500 圆钞券正中至右方以「郑家大屋」为主要图案并印上其中葡文名称,右下方为以阿拉伯数字标明的面额及“澳门币伍佰圆”的中文字样。主色调为绿色。郑家大屋为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与卢家大屋同属岭南风格民宅。
背面主要图案为「澳门中国银行大厦」前广场的雕塑建筑群,背景为嘉乐庇总督大桥图案,右下方为“澳门币伍佰圆”的中葡文字样。
2008 年版澳门币 1000 圆钞券正中至右方以「民政总署大楼」为主要图案并印上其中葡文名称,右下方为以阿拉伯数字标明的面额及“澳门币壹仟圆”的中文字样。主色调为橙黄色。民政总署大楼前身为市政厅,建于1784 年,古称议事亭,在四百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曾用作澳门管治当局议事及市政管理机构办公之所。
背面主要图案为「澳门中国银行大厦」前广场的雕塑建筑群,背景为友谊大桥图案,右下方为“澳门币壹仟圆”的中葡文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