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草长莺飞的春天,在家乡庄行,如何体会家乡的春天?从诗词到美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分享通过课余时间探索的庄行菜花节……”庄行学校二(2)班班主任高玲兰老师引导下,孩子们纷纷说出了心中家乡春天的模样。有人朗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有人则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表达春意,还有人分享了自家出产的草莓……
近日,奉贤区庄行学校一场校外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德育实训基地展示交流中,《探秘油菜花》《水乡贴画动起来》等自创课余展示课纷纷亮相,近80项缤纷有趣的农村中小学生自创课余生活,令人大开眼界。
8小时外不应家中上网看电视
早在两年前,这里的孩子课余活动并不是很充实。近年来,一项有关学生课余生活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课余时间越来越充裕,但睡眠时间依然不足。学生在家课余时间一般以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打游戏和随意浏览等为主。调查还发现,学业是少年儿童课外时间的主要内容,28%的孩子参加各类兴趣班,其中知识类占了近10%,位列第一;再加上家长和教师对孩子学习期望高,导致超过一半的学生对课余生活不满意,认为是学习制约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学生课余生活质量不容乐观。与市区孩子相比,农村孩子自主活动空间少,适合学生活动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相对较远,课余生活质量更显“单薄”。
庄行学校地处奉贤西部,虽是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老校,但这样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学校,32个班级、1100名学生中农村人口大约近两成,农村孩子课余生活到底该做些什么?“8小时之外”,如何科学合理地指导课余生活,让孩子快乐成长?庄行学校一直在探索。学校书记凤才弟提出设想:新农村的孩子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正如市区的孩子难以想象:学校门口就是一大片农田。“我们的孩子应在8小时之外,有更多有意思的课余活动,而不是下了课后,回到家中上网、看电视,无所事事。”
新农村孩子走进社区大自然
这样的探索模式下,凤才弟和学校政教主任黄玲巧确立了《农村中小学课余生活的研究》课题,对农村学生课余生活的概念进行界定。作为奉贤区教育重点课题,提升学生幸福感,帮助学生找到集体归属感,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各项能力、体现学生成长度,这五方面成为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剪纸、土布贴画、舞龙、魔幻空竹、独轮车……近80项中小学自创课余活动丰富多彩。在学校原有31门特色课程的基础上,师生又共同开发了具有庄行乡镇特色的农村中小学课余生活活动项目,其中有40项适合小学生的自创活动项目,39项适合初中生的自创活动,还结合社会热点开发了13项生态环保自创项目。每周,每个班级组织不同的课余生活,丰富而有趣的活动成了孩子每周最期待的活动之一。“不再那么无聊了!”5(4)班学生谷骏翔平时喜爱阅读,自从学校开展了课余生活活动后,他的课余时间排得更“满”了。他直言,最喜欢“土布贴画”“古镇历史文化探究”,其次就是电子信息类活动。闲暇之余,他还喜欢和小伙伴打乒乓。“课余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充实,学到各种技能,还锻炼了各项能力。”谷骏翔说。不少学生在课余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比赛获得市区两级好名次。经过2年的探索、应用与推广,师生、家长和学校都收获了惊喜。
“指导过程中,也希望家长和老师转变观念,引导新农村的孩子,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家庭、校园、社区和大自然,创造自己的生活,自我营造健康丰富、活泼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凤才弟看来,课余活动还要与乡镇文化结合起来。“我们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希望他们学成归来,喜爱农村,建设新农村。”“未来也会继续探索更多课余活动项目,拓展学生课余时间长度,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校长洪玉龙说。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作者供图 图片编辑:雍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