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影视剧中,常常听到这样一句台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很多朋友都说,每当剧中的高人念这句台词的时候,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总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实际上,这句话也确实很厉害,它是出自于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大概意思是说,人要效法地,地要效法天,天要效法“道”,“道”则效法自然。
这里的“自然”可不是我们如今所说的——天地之间的“自然环境”,而是“道”的“本原”。也就是说,“道”本身的根源就叫“自然”。
举个例子: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花草凋零之后会在第二年春天再次生长;白天和黑夜乃至一年四季,都会循环往复地交替……
世间的万事万物,为什么都会有这样的规律?是“谁”有这么强大的力量,把这一切安排得如此井然有序?
答案就是“自然”,也就是道的本原。既然“自然”是道的“本原”,那么“道”又是什么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经有了一种“看不见、听不着”的东西,这个东西永恒不变,可以看作是天地的母亲。
老子不知道这个东西叫什么名字,于是就给这个东西取了一个名字,叫作“道”。
老子所说的“道”,如果用一个简单直接的说法来讲,就是规律和原则。
这样来看,老子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自然”的运行产生了规律,规律的运行又产生了天地,天地的运行则诞生了万物,而人则是万物的其中一员。
正是由于这个逻辑,所以老子才会说,人乃至万物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遵循天道,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什么是违背客观规律?
假设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有自己的思想,然后突然有一天——热带雨林的树木心想:“我要去沙漠里生长”;又或者是鱼儿心想:“我要去天空飞翔”……这些,就叫做“逆天而行”,就是违背了客观存在的规律。
当然,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凡事都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人类。
人是一种拥有自我意识的生物——人想永远年轻、想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以及至高无上的地位等等。但几千年的历史事实证明,这些不遵循“天道”的想法,同样是不可能发生的。
既然不可能发生,那么我们就应该“躺平”了吗?当然不是。《道德经》讲:“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就是说,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就要懂得收敛、懂得克制、懂得韬光隐晦。
老子在几千年前总结的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如今能够做到的人依然不多。比如有的人一边熬夜一边希望自己健康长寿,有的人一边好吃懒做一边希望自己飞黄腾达,还有的人“赚了百万想千万,当了皇帝想成仙”……
殊不知,你如果想拥有强健的身体,就应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控制饮食、锻炼身体;如果你想赚到很多钱,就要认真学习每一项技能、勤奋踏实地工作;如果你已经身居高位、富贵逼人,就要适可而止,把心思放在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上……
毕竟,人的私欲只是思想和意识的一种产物,而人和世间万物又只是天地运行规律下的一种产物。
总而言之,《道德经》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非是想告诉我们:任何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都将被毁灭,只有遵循“天道”才能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永恒。
《道德经》是一部智慧奇书,虽然仅有五千余字,但其中蕴含的哲理高深莫测。以上只是一家之言,如有不同看法的朋友,请到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