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很多孩子的课余时间变多了,但由于学科类培训的锐减,课余时间干什么?成了家长们忧心的问题。放任孩子玩手机、看电视肯定是不行的,也不符合“双减”的真正目的。
其实,双减就是为了将孩子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来挖掘自身优势,探索不同领域,从而找到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爱上学习。
那么,孩子的课余时间有了,究竟应该让他们做些什么呢?以下这3大类活动,在国外有多年实践历史和经验,也备受国内高端学校推崇,推荐给各位家长。放心给孩子选,不踩坑。
STEAM项目式探索STEAM是风靡全球的一种教育理念,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STEAM是一种跨学科的实践教育概念。
国内外对于STEAM项目式教学,都有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比如清华附小开展的“致敬苏轼”的STEAM活动,就是个特别好的案例。
活动中,同学们利用假期,共同完成了课题研究报告23份,其中包括:《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朋友圈》、《苏轼的心情曲线》、《苏轼vs李白》、《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等。
孩子们自发组成小组,确立选题,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每一份报告都不是一个学科的知识能解决的问题,由此,也看出了STEAM的重要性。
看详细报告,请移步文末评论区
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解决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实际问题,而不是课本上的“鸡兔同笼”,在面对现实困难时,孩子们能不能找到思路,打破学科限制,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一步步将问题解决,这才是未来世界所需要的能力。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利用课余时间,确立自己喜欢的题目,并且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去寻找答案。每周一个大项目,周末进行总结展示,是很不错的选择。
比如,这周我家Coco的课题是“太阳系”,他找来了各种关于宇宙的书籍,并在网上查找资料,已经折腾两天了,最终我让他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不知道周末我会看到怎样的展示,很期待呢。
在STEAM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是如何分析问题、检索可利用资源、如何综合运用,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反而结果没有那么重要。
通过不断探索,他们能找到自己学习的动力和乐趣,小学的课余时间这样过来的孩子,未来肯定不会没有学习的动力。
多种体育运动哈佛医学院教授瑞迪,在《运动改造大脑》一书中表示,通过大量真实案例、上百项科学研究证实:运动不只能健身、健脑,还能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改变既定的自我概念,稳定情绪,增进学习力,改造心智与智商。
而对于孩子来讲,他们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每天保证2小时的户外运动,有利于钙质吸收,促进茁壮成长。同时,还能缓解学业压力,提升耐受力和钝感力,并能有效缓解青春期叛逆。李玫瑾教授也表示:孩子是需要释放的,放学之后,与其马上让孩子写作业,不如带孩子如运动一个小时,出出汗,回来歇会吃个晚饭,然后再踏踏实实地写作业。
人不可能长时间地保持学习状态,孩子也是一样,在课余时间,与其让孩子在家看电视、刷手机,不如带孩子去户外,亲近阳光,锻炼身体。
2021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意见》要求: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身体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可见国家对于祖国的花朵,在运动方面的关注。
那我们平时带孩子做些什么运动比较好呢?
在天津,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在中考体育的四选一项目中,相信其他地区的考试内容也大同小异,家长可以选择其中一项,作为孩子的主攻项目,在小学就慢慢练起来,避免考试时临时抱佛脚。
同时,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潘慧,在他的《协和专家说长高:让孩子多长10厘米》一书中提到:有习惯运动的孩子,比不爱运动的孩子,成年后的身高要高2~3厘米。对长高有益的运动有快走、慢跑、跳绳、游泳等。
因此,家长也可以给孩子选择上述运动,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
总之,课余时间带孩子多运动,不仅能让孩子茁壮成长,也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缓解青春期叛逆,可谓一举多得,家长们不要错过。
大量而广泛的阅读李家同教授在《大量阅读的重要性》一书中讲到:小孩子大量阅读,有3大重要作用:①建立基本常识;②加强输入能力;③加强输出能力。
很多孩子最开始的学习障碍,就是文化刺激得太少了,所以他们不亲近文字、不亲近书本。书中内容完全没见过,也就没有兴趣。
相反,如果孩子学到“排比”时,已经在课外书中读到过多次,他就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才会对课上内容更有代入感。
同时,阅读的能力,也是知识输入的一种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孩子,数学等理科也不会好,因为任何学科都是要用语言来总结和交流的。
大量而广泛的阅读,能令孩子迅速抓住文章主旨,在撰写文章、报告、论文时,也能让语言合乎逻辑、不落俗套、有独到的见解。
因此,在课余时间,让孩子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那么,我们应该让孩子读写什么书呢?
1、经典名著
这类书经过时间洗礼,内藏先民智慧,值得孩子早早接触,一生品读。
2、孩子感兴趣的书
无论是不是漫画,只要内容健康向上,都可以让孩子读,培养兴趣,就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先。
3、国内国际获奖儿童作品
与畅销书相比,获奖作品文学素养较高,让孩子接触优美的文字,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4、适合儿童读的各类小说
不要认为小说就是闲书,好的小说能引人入胜,为孩子的阅读习惯保驾护航。注意精心挑选适合孩子读的书,最好拿给孩子之前,家长先读一遍,把把关。
写在最后双减之后,孩子的课余时间多了起来,不知道怎么安排的家长,上述3大类可任意挑选,绝对不踩坑。
课余时间,被这三类活动占满的孩子,未来想不优秀都难。
我是@蓁蓁宜人,您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儿童心理研究,欢迎关注。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如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