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为啥说中国新高考大概率是从日本借鉴的呢?日本的高考也是一直在改革,但是选科一直是特色。
日本的高考安排在1月13日之后的第一个周末,考两天,但是,考试场次安排比较多。
一个的高考科目,一共有6个大类,包括30门科目,每个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未来要打算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根据这些大学和专业的要求,来选择科目进行考试,最少的专业只需要考5门科目,最多的可能需要7/8科。
中国目前的新高考,除了语数外,物理、历史、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六门课,实际上已经是选科考试,都是6选3,只不过有些省份是有选择性必修的科目,这种省份就是3+1+2的省份;有些省份是任选3,这就是3+3的省份。
比如地理和历史,考生最多可以选择1门或2门科目进行考试,分别是历史与地理,包括世界历史A/B,日本历史A/B ,地理A/B;公民教育,包括当代社会,道德,政治与经济,道德政治与经济。
以上每科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选择两门科目的考生,是有要求的:不能选择科目名称相同,但是后缀不同的科目。比如可以选日本历史A+地理A,但是,不能选日本历史A+B。
日本语,类似我们语文。满分200分,时间80分钟。近现代作品100分;古代日语50分,日本文言文(汉文)50分,
考生从英语、德语、法语、中文和韩语等五门外语中选取一门,默认是英语,如果是其他语种,需要提前说明,以提前准备试卷。满分200分,除了英语,其他外语没有听力部分。
第一天考试就结束了,考生至少考3门,最多的4门。
如果说第一天是文科科目考试,第二天就是纯考理科了。
首先,理科又分成两个大类,理科和数学;之后,基本上就是按照内容的难易程度,分为了基础xx和高级xx。
我们从名字可以看出,叫做“基础xx”,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类似目前我们高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目的必修课程。
高级xx,就类似现在的选择性必修xx,比如物理或化学的选择性必修课程。
这种分类其实是非常合理的。比如同样是理工科,大学里的冶金专业与数学专业,对化学和数学的要求相同吗?显然不同。
如果只对数学有兴趣的考生,就没有必要花费太多时间去学习高级化学,但是,基础化学必须可以考。
国内是更加极端,要么不管你用的得上,物理化学绑定;要么是,理科生高考不用考历史政治,或文科生高考不用考物理化学(少数选物化政或历史政治化学考生例外)。
导致考生在知识结构上,有很大的缺陷。这不是现在高考才有的,20多年前,我读高中时候,高一进去就分文理,我们理科班几乎很少上历史政治生物地理,即使上课,我们也不听,讲课老师也不在乎,作业都不布置;我们就在下面做语数外物理化学作业。
理科1科目,选择理科1的考生,必须选择两门科目,不能选择一个科目,两门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个小时。
理科2的科目,考生可以选择1门或两门进行考试,1门课满分100分,一门考试时间为1小时。
数学1,2选1,满分100,考试时间1小时;选考数学A的考生,选择并回答两个问题:组合学和概率论、整数的性质、形状的性质。
数学2,4选1,满分100,考试时间1小时。数学2还增加了类似会计和信息基础的科目,考生可以选择考试,这更类似是为了职业教育类考生。选考数学 B ,考生需要选择并回答两道题:序列、向量、概率分布数。
选择理科考试,一共A~D等4种组合,从A到D,基本上就是从纯人文学科到纯理科学科的过程,A组合主要是大学的人文学科要求;D主要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要求;。
A:2门理科1组科目,满分100分
B:1门理科2科目,满分100
C:2门理科1组科目+1门科学2组科目,满分200分
D:2门理科2组科目,满分200分
目前,A是文科类主流;D是理科类主流。文科也可以接受B模式,理科也可以接受C模式。
但是,可能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对有特殊要求。比如同样是理科,可能部分专业只接受D模式,而不接受C模式。
在C模式下,有些大学理科甚至要求,如果2门理科1+1门理科2科目,要求理科2科目,不能与两门理科1相同,也就是如果选择基础生物+基础化学,理科2科目就不能是高级生物或高级化学,只能选择高级物理或高级地理。
是不是很复杂?
日本考试,人均考多少科目呢?其实,比中国还少,5.59门,四舍五入就是6门,大陆差不多。
日本高考的分数,考生拿到的也不仅仅是原始分。
非常类似早年山东广东等省份在90年使用的标准分。
看日剧都知道,日本高考分数经常说一个词汇叫做偏差值,其计算公式就是
考生偏差值=10X(考生成绩-平均分)/标准差+50
(考生成绩-所有考生平均分)/标准差就是当年的标准分中的z分数,z在+/-4中间,当时大陆是
标准分=500+100XZ,因为z在[-4,4],因此标准分在100~900分。
更加复杂的是,如果某些不同科目的平均点(平均分)超过20,则如需要对考生不同科目之间的分数,根据公式进行调整。
但是,当选择该科目的考生人数少于1万人的时候,不做调整。
从上图我们可看到,平均分、标准差、以及考生的卷面分得知,就可以计算高考分数了。
我们从日本(类似国内)考试学院公布的数据,我们就知道在披露方面,我们跟日本差距多大。
令和4年,就是2022年日本高考的情况。
信息披露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包括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既然全社会都关注高考,又有啥不能公开的呢?
日本高考后,第二天就会陆续公布试卷答案。
日本和韩国高考,跟国内还有最大的一点区别,多数题目都是以客观题的方式呈现,也就是涂写答题卡即可。甚至日本的高考还额外有10分钟是给考试涂写答案卡。
下图日本高考数学2科目的答题卡。
除此以外,日本的高考,其实分两个举办方,一个是日本(国家层次)考试院组织的(类似国内)高考;但是这不是大学招生的唯一,甚至最重要的依据。
日本好的大学还有自己的考试,也就是校测。
没错,就是非常像国内的综合评价招生。
目前,国内各省份的综合评价招生陆续要结束了吧?
日本大学的自主出题的校测通常是3-4月份;而国内通常是高考后1-3天不等。
这两部分加起来,就是日本大学招生的重要依据。
众所周知,国内大学招生到底有多少猫腻,就不谈了;好处是,随着监管的加强、科技的发展,现在大学招生虽然还有猫腻,但是,赤裸裸的标价(某省份当面的点招)卖指标已经没有了,或者非常非常隐秘了。
阳光招生,部分原因要感谢高考改革的先行者浙江省,恰恰它最早施行三个一律的刚性招生计划,斩断了各高校在各省神鬼莫测的浮动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