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汪洋,汇聚涓涓细流。在四川大学不息的汇聚中,有一条血脉相承的溪流尤为引人注目,它书写了“川一代”“川二代”“川三代”……乃至“川N代”的传奇故事,校友李白千、李明轩父子便是这个故事的参与者之一。
李白千是中国塑料管道行业的第一位“大国工匠”,曾在日丰企业集团担任副总裁兼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颁发的特殊津贴,他的儿子李明轩如今也从事着塑料薄膜的研发工作,在为推动相关领域的进步而不断奋斗。他们俩就像大海上的前涛后浪,相继奔赴匠艺所在的远方。本期推送,让我们走近这两位川大人,感受他们与川大之间那份深厚的情感纽带——
李白千一家回母校参观
前涛阵阵:李白千的十五年川大光景“我人生当中最美好的一段青春岁月都留在了四川大学。”回首往昔,李白千生命中整整十五载光阴近乎全部融入了这所学府的怀抱之中。
1980年,李白千以高考第一志愿考入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本科毕业后,他进入成都市新型建筑材料试验厂工作了两年,后面通过考研再次回到母校的怀抱;到1994年,他成功获得博士学位,开始留校任教;直至2000年4月,李白千辞去四川大学塑料工程教研室副主任一职,加盟佛山日丰管公司,他才算真正告别了川大校园。
李白千本科毕业前夕与室友在校园合影
李白千选择就读川大高分子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是川大的王牌专业,拥有众多该领域的资深专家。其中吸引李白千的就是徐僖教授。他是我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之一,被尊称为“中国塑料之父”,也是川大高分子专业的“祖师爷”。在读到硕士研究生时,李白千上到徐先生的课,得以与大师近距离接触。
读博期间,李白千遇到了另外一位对他影响深远的老师——他的博士生导师沈经炜教授。沈先生是八十年代在法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的第一批海归,是聚合物加工形态学的权威。在沈先生课题组受到的专业训练使李白千受益终身,为他以后在相关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博士毕业后,李白千选择了留校任教,深耕川大高分子专业。在拿到他的第一个教学任务——指导毕业班级的实习工作后,他就根据实习大纲拟定了详细的实习计划。凭借认真负责的精神,他获得了1995年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一等奖。
李白千在日丰工作时的照片
为了在实践中检验真知,李白千最终投身于佛山日丰管的研发生产当中。他以总工程师的身份,带领日丰率先开启了铝塑管生产原料国产化的研究。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李白千更是带领团队先后获得56个海外产品认证证书,助力日丰在200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铝塑管制造商。
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也有着母校与校友的帮助支持。比如2009年日丰PPR管(一种采用无规共聚聚丙烯为原料的管材,以无毒无害、不生锈、不腐蚀为特点)业务高速增长,但面对原料采购的严重瓶颈,是李白千昔日的大学同学胡杰以及川大高研所的向明教授帮助他解决了难题,助力大庆炼化逐渐成为国内PPR原料的主流供应商,日丰也相应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累计用量达25万吨。
后浪声声:李明轩与川大的不解之缘李白千同时也是其子李明轩与川大高分子相识的桥梁,因为他在川大求学的经历,李明轩从小就与川大、与川大高分子结下深深的缘分。李明轩曾就读于川大附属幼儿园,小学是在川大附小,川大宽阔的校园,各具特色的建筑以及花草树木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而李白千在陪伴李明轩成长的日子里,也潜移默化地种下了日后引领他报考高分子专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推动着后浪的不断向前。
此外,李明轩的外公毕业于川大水利系,他的大姑父和二姑夫也都毕业于川大前身成都工学院机械系,他们都发自内心地认可川大的实力。高考之后,李明轩报考了川大,并且也坚定选择了他父亲当年就读的专业。在他进入川大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时,教学条件尤其是实验室的条件有了更好地提升。在父亲的引领和学院的培养下,李明轩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坚定。
李明轩作大会报告
李氏父子与参会校友合影
年轻的李明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本科阶段他已作为独立作者在《中国塑料》期刊上发表了论文。此外,他的研究唤醒了业内对铝塑管国标中不合理设定的关注,并提供了修标的相关理论依据。最终,通过他们和其它各方的努力,铝塑管国标修订工作于2017年启动,日丰成功担任第一起草单位,李明轩也帮助他父亲完成了一件一直未了的心愿。
如今,李白千已成为塑料管道领域的权威,而李明轩从川大本科毕业后,先后前往美国阿克隆大学(UA)、中山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接受了更加深入的专业训练,有了更宽广的专业视野,目前也从事着塑料研究的相关工作,为高分子材料行业科学技术的革新发展而不懈奋斗。
三代人在徐僖教授塑像前合影
尽管阔别校园多年,但他们仍心念母校,心系母院,渴望为其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2019年,李白千担任四川大学聘请的创新创业导师。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给年轻的学弟学妹们讲科研、讲创业、讲人生规划。当两代人的眼光相互凝望时,传承的意义再次得到诠释。从前,是李白千领着自己的孩子走上大道;现在,则是他努力在课堂上多传授给学弟学妹们一些有用的建议,帮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几十年过去,薪火得以代代相传,匠艺得以不断更新。
期待未来,期待更多像李白千、李明轩父子这样的“川一代”“川二代”到“川N代”的故事留在川大校园,与川大一同成长,一起创造无限可能!
关注“四川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四川大学校友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