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自然指数年度榜单(Nature Index 2023 Annual Tables)发布。此次自然指数榜单基于2023年3月1日至2024年2月29日的统计数据,展示了不同国家和科研机构在自然科学领域高水平科研产出的情况。
自然指数(Nature Index)于2014年11月首次发布,是一个反映基础研究实力的参考指标,其本质是一个统计国家、地区和机构在全球顶尖研究型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数据库。运用这个数据库,可以根据各机构的论文发表数量及类别来进行排名和期刊索引。目前,自然指数已发展成为国际公认的能够衡量机构、国家和地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产出与合作情况的重要指标,在全球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
此次共22所中国内地高校进入全球前50,共63所高校进入全球前200。中山大学排名再进1位,位居内地高校第7,全球第8!
这一成绩的取得既是对中大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学术研究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们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肯定。
在中大百年的办学历程中,汇聚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名家大师,学术文脉积淀深厚。邓植仪、丁颖、冯友兰、郭沫若、鲁迅、傅斯年等著名学者先后在本校任教。近年来,也吸引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的学术英才,奋斗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学校现有在职在岗教师3741人(不含直属附属医院师资),其中教授32%,副教授占比52%,学校现有两院院士2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9名、“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各类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近800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居国内高校前列,为学校学术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除此之外,中山大学有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42个、省部级平台250个。2015年以来,学校着力谋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平台,为学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天琴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科考船、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精准医学科学中心、中大谱仪、绿色化学与分子工程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支撑未来发展的创新体系正在形成。
在人才培养上中大鼓励本科生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各类国家、省部以及学校的各类科研平台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创新空间。
星辰大海,征途未完,中山大学的每一次进步与突破,都将激励着全体师生在学术科研上继续前进。
六月大考的结束,也是考生们人生的新开始,预祝各位考生都能喜获佳绩,奔赴自己的远方,继续自己的征途。
欢迎各位考生报考中山大学,期待金秋九月与各位在中大开启大学新篇章!
欢迎关注“中大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山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中山大学官网、官微等
欢迎关注“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郑州大学的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郑州大学官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