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年,总有一些海归学员与我吐槽回国后的薪资不高,才大几千的薪资。今天于老师必须说一句大实话,其实求职不顺真不一定是能力问题,这里有3个大坑,不知你踩了几个?
图片来源网络
预期虚高,甚至离谱中介画的“年薪百万大饼”早已过时,"海归精英滤镜"正在杀死你的offer!现在的HR面试的时候,面完清北面常青藤,在到世界各国的名校,对于世界名校早已没了上个世纪的留学滤镜,一些各国名校的留学归国后,即便投了百十来份简历,最终能拿到五七份offer都算是比较幸运的。尤其是近些年的经济萧条大起大落,我建议先借助橄榄枝在谋发展(骑驴找马)。
图片来源网络
准备不足,太过佛系再有就是准备方面的问题,当一些国内高材生疯狂刷3段大厂经历时,一些留学生正在游山玩水排Vlog,尤其是一些海外大学的3年制本科更吃亏,所以要记住一点,求职并不是临近毕业才开始,而是在高三的时候就要开始布局,毕竟即便是海外名校的名牌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人也是在“跪舔实习”。
图片来源网络
方向混乱,专业不对口对于一些名企,是非常看重专业对口度的,比如:央企就非常看重专业对口、外企重视实操能力、互联网需要项目经验等等,而在留学生/高材生中,至少超过50%的人是不了解自己专业与什么岗位对口的,甚至在投递简历的时候,往什么岗位投递都不清楚。
比如:
金融工程专业 → 量化私募/衍生品交易(黄金赛道)→ 银行柜员/保险销售(死亡赛道)
数字媒体专业 → AIGC算法工程师(黄金赛道)→ 传统广告策划(死亡赛道)
公共政策 → ESG咨询顾问(黄金赛道)→ 体制内基层公务员(死亡赛道)
.............
图片来源网络
如何破局?① 梯度投递法:头部名企(20%)+ 中腰部黑马(50%)+ 保底企业(30%)
② 薪资锚点重置:用「城市生存成本+行业均值」替代「留学花费÷5」
③ 善用留学生专属通道: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各省市海外优才引进目录
图片来源网络
企业招聘权重实测:相关实习经历(35%)垂直技能证书(25%)项目成果数据(20%)院校背景(15%)语言成绩(5%)图片来源网络
逆袭时间表:大二寒假:参加DBC/ACE等留学生专属商赛大三暑假:冲刺名企、大厂暑期实习(转正率超60%!)毕业前6个月:考取如CFA一级/谷歌数据分析等证书现在企业更看重垂直领域的深耕经历,赶紧用留学最后半年补2段对口实习!想知道你的专业最适合哪些岗位?⬇️评论区见!